场景痛点:当光伏板在户外经历风雨冰雹时,是什么支撑着它们持续稳定发电?答案藏在常被忽视的关键部件——光伏支架系统中。
技术解析:
作为光伏电站的"骨骼",支架系统由立柱、横梁、导轨等部件构成,需满足25年以上使用寿命。当前主流设计分为三大类:
固定式支架:采用倾角10°-35°的三角形结构,通过混凝土基础或地桩固定,适用于平地电站,成本较优。
可调式支架:每季度手动调节4次倾角,可提升年均发电量5%-8%,适合纬度高于30°的中高辐照地区。
跟踪式支架:通过单轴/双轴自动追日,***大提升25%发电效率,但需配合智能控制系统,多用于大型地面电站。
材质革命:
热浸镀锌钢(锌层≥80μm)仍是主流选择,而沿海项目更倾向采用6063-T5铝合金材质,其单位强度达350MPa,重量却比钢材轻65%,在盐雾实验中展现2000小时无红锈的耐腐蚀性。